2025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不了解,今天小编整理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具体是什么情况。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2025多少钱?

全国部分统一标准动态
依据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分别较上年增加30元和2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和400元。并且,自2016年以来个人缴费新增标准首次低于财政补助标准。中央财政持续按规定对地方实施分档补助,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人均财政补助标准80%、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会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各地具体缴费标准
北京市2025年度标准
学生儿童:每人每年405元。
劳动年龄内居民:每人每年750元。
城乡老年人:每人每年430元。
广东省缴费标准
以广东省为例,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240元,其中个人自付部分为100元,政府补贴部分为140元。
过往缴费标准参考
2023 - 2025年情况
全国多数地区2023年(保障年度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按照每人380元的标准缴费;少数地区制度起点和待遇水平较高,缴费标准可能高于380元;另有少数地区划分了不同的缴费档次。继续巩固居民医保住院待遇水平,确保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
2019 - 2020年重庆标准
2019年6月30日前,一档缴费220元/人·年,二档缴费550元/人·年;2019年6月30日以后参保缴费的,不仅需要等待90天,还需自行承担财政补助部分。
城乡居民参加2020年度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为:一档250元/人·年、二档625元/人·年。在渝高校大学生参加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学年度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为:一档220元/人·年、二档550元/人·年。后来城乡居民(含新生儿)一档缴费400元/人•年;二档缴费775元/人•年;在渝高校大学生一档380元、二档755元。
缴费相关建议
近年来,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连年上涨,降低缴费标准的呼声日益高涨。全国人大代表郑望春提出,应降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特别是对60岁以上老人和12周岁以下儿童实施医保优惠政策。全国政协委员甘华田则建议,探索特定年龄段差异化医保缴费,对80岁以上老人给予减免,90岁以上老人全额减免,以减轻民众缴费负担,提高参保率。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要交多少年?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按年缴费,没有固定的缴费年限要求。以下是关键点:
1、按年缴费:每年缴纳一次,保障期为一年,需持续缴费才能享受医保待遇。
2、自愿参保:居民自愿选择是否参保,不强制。
3、不累计年限:与职工医疗保险不同,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年限不累计,中断缴费后重新参保无需补缴,但中断期间无法享受医保待遇。
4、终身缴费:只要想享受医保待遇,就需要每年缴费,没有退休后免缴的政策。
5、特殊群体优惠:低保户、特困人员等群体可能享受缴费减免或补助。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能补交吗?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在参保过程中,许多人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能补交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 “能” 或 “不能”,而是因地区政策、错过缴费时间的原因等多种因素而异。
一、各地补交政策不同
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地区对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交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政策较为宽松,允许参保人在错过集中缴费期后进行补交。例如,某些城市明确规定,在每年的集中缴费期结束后,仍为居民提供一定时间的补交窗口,通常为 1 - 3 个月不等。在这段时间内,居民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补交保费,补交成功后,自缴费当月起即可享受医保待遇。这对于那些因疏忽、外出等原因错过集中缴费期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弥补的机会,确保他们不会因一时失误而失去全年的医疗保障。
然而,也有一些地区的政策相对严格。在这些地方,一旦错过集中缴费期,原则上不允许补交。例如,某省的部分县区明确规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集中缴费期为每年的 9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逾期未缴费的,不再办理补缴手续,也无法享受当年的医保待遇。这种规定旨在督促居民按时缴费,维持医保基金收支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为如果随意开放补交通道,可能会导致部分居民心存侥幸,在生病需要就医时才选择补交,这无疑会增加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影响整个医保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特殊情况可补交
除了地区政策差异外,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允许补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比如,对于新生儿,多数地区都有特殊的照顾政策。许多地方规定,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定时间内(通常为 3 个月至 1 年不等)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并缴纳保费的,可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医保待遇。这意味着即使错过了集中缴费期,新生儿也能通过补交的方式获得医保保障,有效减轻了家庭因新生儿可能面临的医疗费用负担。
此外,因户籍迁移、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转换等原因导致错过缴费期的,部分地区也会给予补交的机会。例如,居民从外地迁入本地,由于不熟悉当地医保政策而错过集中缴费期,在提供相关户籍迁移证明等材料后,当地医保部门可能允许其进行补交。同样,对于从职工医保转为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员,如果在转换过程中错过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期,一些地区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其按照规定流程补交保费,以保障其医疗保障的连续性。
三、补交费用与待遇享受
如果符合补交条件,那么补交的费用如何计算呢?一般来说,补交金额通常与正常缴费金额相同,但也有部分地区会根据错过缴费时间的长短等因素,适当加收一定的滞纳金。例如,某地区规定,在集中缴费期结束后 1 个月内补交的,按照正常缴费标准收取;超过 1 个月但在补交窗口关闭前补交的,除正常缴费金额外,还需加收每日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在待遇享受方面,即使成功补交,也并非所有情况都能立即享受医保待遇。有些地区规定,补交后需经过一定的等待期(一般为 1 - 3 个月)才能享受医保报销,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部分居民利用补交政策 “投机取巧”,在生病后才补交以获取医保报销。但对于符合新生儿、户籍迁移等特殊情况补交的居民,多数地区会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从符合条件之日起或出生之日起计算医保待遇,确保其能够及时得到医疗保障。
如果未满18岁得孩子也不归宿,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