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最轻处理是开除公职,涉嫌犯罪的可能会被判刑。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现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公务活动规章制度的犯罪,应当依照刑法予以刑事处罚。
常见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贿赂罪、单位贿赂罪、贿赂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贿赂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人国有资产罪、私人罚没财产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虚假起诉判决罪、私人拘留人员罪、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欺诈罪等。
按照刑法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按照情节轻重,分别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贪污金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没收财产。
未经处理多次贪污的,按累计贪污金额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什么条件下可以获得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