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指的是患者在进行医疗整治的时候,由于医疗机构或者是医务人员的错误行为,从而导致了患者的损害。关于“医疗损害的责任承担主体是谁?”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医疗损害的责任承担主体是谁?
承担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是医疗机构,且须为合法的医疗机构。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是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机构。除此之外,不属于医疗机构。
例如,执业助理医师不得成立个体诊所,设立个体诊所行医的,由于不是医疗机构,仍为非法行医。由于医疗机构大多是大型的专业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法人,其经济实力所有保障,因此将此界定为医疗损害责任的责任主体也有利于使患者获得及时和充分的赔偿。从学理上说,医疗机构才是承担责任的主体,医务人员只不过是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而已,而非直接的责任承担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什么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未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注意义务,在医疗过程中发生过错,并因这种过错导致患者人身损害所形成的民事法律纠纷,主要分为: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纠纷和医疗产品责任纠纷。比如,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或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等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条
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以上是关于“医疗损害的责任承担主体是谁?”的详细内容,律零网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法律援助的地方,可向我们律零网的律师来提出问题,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解答。
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在学校、精神病院受到损害,由谁承担民事责任?